聚焦省两会⑦∣四川侨商联合会副会长谭人俊建议:加快四川非遗产业的发展
浏览:1324 发布时间:2024-01-27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民族特色及文化特色鲜明,以甘孜州德格县麦宿为例,其非遗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明显可见。麦宿是藏地的“艺术明珠”,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拥有木雕、牛毛绒编制、铜铸、黑土陶、唐卡、彩绘等。如何把手艺人的手工作坊形成文旅、文教、生态、经济为一体的产业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百姓脱贫增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地理位置的制约,道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属藏族聚居地,人力资源短缺。三是在垃圾处理、环境维护、文化生态圈保护等可持续发展上的意识缺乏。四是缺乏政府指导和手艺人共同参与的桥梁来推动非遗产业链的发展。五是非遗文化与教育、旅游的融合度不高。六是未形成现代化的营销体系。
省政协委员、省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成都五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谭人俊建议:
一、补齐短板,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一是加速甘孜机场至麦宿镇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升麦宿镇整体道路通行环境和颜值。二是加强水、电、网络设施建设,保障山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各手工作坊日常运作。
二、全面延伸,促进非遗文教文旅的深度融合
一是切实推动非遗文化与教育、人才培养相融合。二是深挖一条集非遗文化与藏医药休闲理疗为一体的高品质特色旅游路线。
三、科学谋划,统筹组建麦宿手艺合作社
建议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麦宿手艺合作社,将现有的52个非遗手工作坊和上千名非遗手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对内对外的统一管理和营销运营,发挥合作社非遗产业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合作社须注重高质量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吸引资金、项目、要素集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衔接现代需求的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和各类商品,构建完善的非遗产品矩阵等责任。
四、创新经营,建构现代非遗宣传和营销体系
建立起统一的宣传和销售平台,设立手工艺文创比赛基金、集体巡展基金,通过电商平台载体拓展非遗产品传播和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融合。通过文化赋能,展示非遗文化的价值,培育稳定优质客源、引导消费完成。加快客户年轻化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以新面目带给年轻人群体立体交叉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意识和IP 意识,培育品牌矩阵,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